Hong Kong dog不是香港狗 ——种族歧视的词语 俞思义86
发表时间:2021-07-28 14:45网址:https://njscgw.jz.fkw.com/h-col-106.html Hong Kong dog不是香港狗 ——种族歧视的词语 俞思义
美国谎称新冠病毒源于中国,还一度污蔑称 之为“武汉病毒”。其实美国的蛮横、霸道和傲慢一直存在。1918年流行性感冒分明源于美国,却被称为西班牙感冒。 2017年8月2日《参考消息》在《英语里的文化成见》文中,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约瑟夫·加里博士举了一些例子。例句:“have a Dutch frest”,表面意思“荷兰式请客”,其实是“各人自掏腰包”,这是在讽刺“Dutch ”(荷兰人的)为“假的”(他说这是三百年前对荷兰的侮辱,其实这种现象至今仍然存在)。再如“荷氏勇敢” 实际意思是“酒后胆大”,“荷氏防御” 实际是“撤退、不抵抗”。文中还列举了歧视法国的语词:“法国信 ”——避孕套,法国天花——梅毒,法国小说——色情小说等。 英语中含有种族歧视的语词,远不止这些。下文所举例子虽然仍不全面,但是可以看一下英语中歧视中国人的语词。 《世界日报》曾刊载了一位留学生闹的笑话:一次在一堂电脑课上,铃响后,系里的女秘书突然跑到教室来宣布: “Dr.Walker has a touch of the Hong Kong dog and will be here alittle bit late.”听完宣布后,我一脸正经地向坐在旁边的美国朋友抱怨说:“Dr. Walker 怎么可以抚弄他的爱犬以至于来不及上课呢?”老美听完后居然大笑着说:“真是太好笑了!The Hong Kong dog 并非指一种狗,而是指某人吃坏了肚子、拉肚子的意思。”这一解释让我尴尬得无地自容(原来秘书说的是:Dr.Walker有点拉肚子,会迟一点来这里)。 Hong Kongdog是美国口语,意为“腹泻”,“拉肚子”(尤指旅行者所患)的意思。因水土不服而拉肚子,除了用Hong Kong dog代指,還有很多其他別名,都離不開殖民地或發展中國家的地名。如Aden Gut,“亚丁(也门)肠子”指拉肚子;Basra Belly,“巴士拉(伊拉克)肚子”,借指痢疾; Aztectwo step,(Aztec墨西哥中部民族的一支,阿兹特克两步),借指拉肚子;Montezuma's Revenge,(蒙特祖马腹泻,亦称墨西哥腹泻)指旅游者在墨西哥易得的腹泻病;Delhi belly德里(印度)肚子,借指热带国家发生的一种痢疾性感染,表现为急性腹泻,等等。这些明顯是西方國家對亞洲地區的衛生情況的固有印象。今天仍然用这些词多少有点像用“东亚病夫”借指“中国人”一样,带有轻视亚州人的傲慢态度。 其实英语中有不少含有民族偏见的语词。一些带有贬义的语词,往往加用被他们蔑视的国家名称或有关事物。这种情况除了对黑人侮辱性地称呼“negro”以外,还涉及许多国家。单以中国为例,就有不少。比如称海洛因是chinesered(中国红),而chinese white(中国白)则是烈性海洛英。美国白人称美籍华人为yellow peril-黄祸,yellow race字面上译为“黄色人种”,实际上是一种歧视的用语。美国人对海外华人蔑称为“chinamen”(中国佬),还有一个侮辱中国人的称呼ching chong(清虫)。chinamen's chance(带有贬义的“渺茫的机会”)这源于当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淘金热时,中国勘探者运气不佳。Chinese whisper(中国式耳语)在美国英语中指“误传”。本世纪初的英国政府为了解决其殖民地南非金矿缺少劳动力问题,从当时的中国引进了大量的劳动力。这些中国苦力被圈在一定的范围内行动,人身自由受到限制,chinese’s lavery(名副其实的苦役、奴隶)由此得名。英美国家的许多人认为中国人的语言和做事方式奇怪,难以捉摸。因此,英语中任何晦涩的语言,复杂难懂的事情,混乱的局面都归咎于Chinese。例如:Chinese puzzle(复杂难懂的事物)、Chinese copy(带有错误的原稿)、chinese firedrill(混乱不堪的状况)。其实,chinese一词,虽然现在已无贬义,但是从词源上看,词尾加“ese”,就表示“低等的、不重要的、弱小的、怪异的、带有疾病的、从虫子演变而来的种族”,含有蔑视和厌恶的贬义(japenese也是如此)。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Shanghai一词,这是上海的英译名。当它的第一个字母小写时(shanghai)可做动词,泛指“拐骗、胁迫、用暴力强行押送”。该词源于19世纪时的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上海用烈酒、麻醉品、木棒等将男人弄晕或击倒,然后拐至即将远航的船舶上当苦力水手,或者以同样手段挟持男性远征东方,尤其是到上海。这明明是西方人的恶行,却将小写的shanghai用作贬义词。 17世纪,欧洲小国荷兰,与英国连续打了三次仗,史称“英荷战争”,战争以“日不落帝国”英国取胜而告终。一些傲慢的英国人便挖空心思去嘲笑、挖苦失败的荷兰人,造了很多词语,污蔑、辱骂荷兰人。这些词语一度十分盛行,至今已成为英语成语。英国人不把荷兰人当人看,几乎把所有的坏词都用到了荷兰人身上。他们认为荷兰人没有教养、常喝醉酒、太吵闹、爱发火、窝囊……,荷兰话粗俗下流等等。因此单词 Dutch(荷兰的、荷兰人的)在英语中是个贬义词,它所组成的词组大多含有贬义。例如: Dutch widow 妓女(不是荷兰寡妇) Dutch cap 避孕套(直译:荷兰人的帽子。荷兰人用的帽子向上翻卷,极像避孕套) talk Dutch 乱说,胡言乱语乱讲些听不懂的话(直译:讲荷兰话)等。更有甚者,dutchman(荷兰人)成了诅咒语“不是人”的代名词。例如I'm a dutchman……if(我如果 ……我就不是人);or I’m a dutchman(否则我就不是人)。 这种带有种族歧视的用语,正反映了许多盎克鲁撒克逊人的傲慢与偏见,蛮横与霸道。(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