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诗词学会

词韵词律琐谈  李四新

89
发表时间:2022-05-17 20:29作者:李四新

[副本][副本][副本]未命名.jpg


词追清婉韵追意,诗格严恭字格精。

词是继唐诗以后,可以按照曲谱传唱的民间文学,是汉语言的韵文格式文章。也是配乐而歌的文学体裁。是格律诗演化变型的长短句,故而词乃诗余;须遵循格律诗词三大要素的基本规则。各个词牌的字数是固定的,每一句的平仄也是固定的。(诗词格律。王力著,122页。)各词牌的字数不同。句式不同。押韵不同。格律不同。都是单一的,这就是和格律诗最大的不同。填词时,拗句律句基本通用,也就有了可平可仄。词牌的押韵,词牌的平仄和对仗,都是律诗律句变化而来。(诗词格律。王力著,199页。)词牌的体类繁多,近代的《钦定词谱》收集了2000多个词牌。通常,现在填词对照百度搜索的通用词谱。(以正格为基准。)

词分小令,中调,长调三类。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长调:九十一字以上。小令的格律最为严谨,上下阙的字数句数,韵律断读,基本没有变化。中调较宽,长调更宽。其上下阙换头,添字,减字;改变句式,音律,断读;使得上下阙字数,句数有所区分。各个词牌的句数,字数,韵律排列,平仄变化,对仗对称,情感模式,各具特色,各不相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名称和代号。基本来自于民间的曲调。(比如:西江月,蝶恋花,菩萨蛮等。)也有取文章中的字句为题的,(比如:如梦令,忆江南,忆秦娥等。)各词牌名称意有所指;比如:《踏歌词》吟咏舞蹈,《舞马词》吟咏戏马舞蹈,《渔歌子》吟咏江水鱼人,《更漏子》吟咏夜澜更深。

诗,须严格遵循格律声韵字数,而不受情绪,格调限制;喜怒哀乐皆可为之,题目情绪自拟。写诗者,握笔在手,满气于胸,推敲字句,言志成诗。格律诗声律格致,字句严谨,中规中矩;四时物候,抒情言志,不受特定情感格调限制。类似没有标题的自由文章。

词,不同于诗,与格律诗的文章格式有很大不同。均是受词牌的情绪,格调的限制;各个词牌俗成的情感,情绪,格调不尽相同,类似于命题作文;习作者必须遵循词牌的字数,句式,字律,韵律,情感,意境。每个词牌都有词领,词眼,领字,衬字。切不可忽略。填词者,蕴情酿趣,畅臆抒怀,意存心头,情漾纸上。

词牌既是类似有命题的作文。则每一个词牌,一个曲谱,一个调子,词牌的名称就相对的规定了这首词的腔调,情感,意向,风格;词牌就是文章的题目。因而各个词牌文章的情绪不一,表达各异。

比如:《念奴娇》,大石调;昂扬娇艳,矫健激越。多用去入声韵,开口音。适宜表达豪放悲壮的情感。《水调歌头》,中吕调;相传是隋炀帝始创的“水调”曲。词调清丽委婉,潇洒悠扬,如凌波荡漾。多用平声韵,上平声互为起承。《蝶恋花》,小石调;柔丽清婉,翻飞低徊。多用上声韵,闭口音。《忆江南》,词句多写忆旧风月,适宜江水情怀。 多用平声韵,上平声互为起承。《卜算子》始作于骆宾王的小令。因其行文多用数字为题,且文章似有仙游之气,传唱成一词牌。多用去声韵,平去声互为起承。《青玉案》是北宋时期道场“时调新声”。情感不似激越豪壮,大多传达绵长悠远、温婉、悲凉的情思,情怀深婉,氛围凄清

由是,词牌文章无论写什么事情,表达什么思想,文章的基本情绪应该尊崇词牌的含义。因为配韵而歌,须得韵律和谐,便于传唱;所以填词,对用韵和字词的发声有特定的要求。


词韵:词牌的用韵比较宽泛。《词林正韵》是在诗韵的基础上,把相邻的旁韵中,韵母发声相近相同的字,归纳合并为一个韵部。(原则上是同声同调,一半通用,一半不通用。使用时,尽可能用同声同调的字。)其把平水韵中的平上去三声分为十四个韵部,入声分为五部。词韵的平声韵和仄声韵不可同时押韵使用。一首词只能用一个韵部。入声韵的独立性很强,近现代,为方便入声韵的使用,根据入声字发音激越的共同特点,遂把入声韵合并为十七归一,同一使用。(填词时,入声韵不分韵部。)入声韵使用时,如遇仄声字句脚,不应混用入声字。此为入不同上去,是词韵区别诗韵的特别之处。中华新韵诗词通用,不另外说明。(通常情况下,同一首诗词文章,平水韵不与中华新韵混用。由于新韵和词林正韵区别较大,填词一般不建议用新韵,)根据词牌词谱,各词牌的韵脚,句脚各有规定。各词牌归用的韵部各不相同,不得混用。

叶韵:就是本句的句脚用字,顺从前一句韵脚的用字同韵;叶仄韵,就是本句句脚的仄声字须和前句韵脚的平声字是同一韵部的仄声字。叶平韵;就是本句句脚的平声字须和前句韵脚的仄声字是同一韵部的平声字。(诗词格律。王力著,132页。)


词律:(平仄)律句是词的最大特点。基本遵照格律诗两两对应的音律。每一个词牌,每一句的平仄都是独立的,必须遵照词谱格律,不可串误。词谱标注“中”,即为该字可平可仄。其用字变化须遵“五不诀”。使用时,前变后不变。头变脚不变。下变上不变。前平后不平。前仄后不仄。比如:中平中,可作仄平平或平平仄;原则上不得平平平。中仄中,可以平仄仄或仄仄平,原则上不得仄仄仄。第一字,第三字尽量不用同声字。所有押韵句式的后三字的平仄不得改变。领字,衬字的平仄对仗不可变。领字,衬字的断读不随句式的平仄变化,独立于句式。复式句型的断读,上下阙应该有区分。如果上阙五,六断读,下阙应为四,七断读。(下变上不变)(诗词格律。王力著,192页。)大多数词牌的下阙开始的句式与上阙不一样,称之为换头;(头变脚不变。)其句脚,韵脚以及平仄格律须遵照词谱规定。在遵照格调的前提下,组织字数平仄相对应的词组句式;为构成抑扬顿挫的声律,尽量少用连声字。(声调最好做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别。)字数的变化多在下阙的一,二句完成;所以,上下阙的后半部分的字数格律基本是一样的。(具体词牌分别对待)

词的对仗: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是基本的美学常识。对仗是美化文章,重要的修辞手法。词的对仗规则基本和格律诗是一致的。词的对仗有词谱中强调固定的,也有一般自由的。并不是说没有强调的就不需要对仗。凡是构成上下句组,且字数相等的句式都应该对仗。(诗词格律。王力著,197页。)词牌的对仗,除了和格律诗一样的,上下句字数相同平仄交替对立的对仗;还有字数相同平仄相同的同律对仗。有上下句正对,本句自对,前后句颠倒对,上下阙扇面对;平仄对立而对,平仄一致同对。构成对仗的句式断读,词性,词义须保持一致。

就格律声韵,韵脚断读举例,如: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石调。百字令,长调。去入韵。开口音。雄浑旷达,大气磅礴,力遒劲,境界宏阔。(以一韵脚为一大句,断读为二,三小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去,尽,物。韵调是,去,去,入。13字。对应题目,词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边,是,壁。韵调是,平,去,入。13字,对应第一句。)

乱石穿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云,岸,雪。韵调是,平,去,入。13字,本句自对。)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画,杰。韵调是,去,入。10字,此句词眼。)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年,了,发。韵调是,平,上,入。下阙换头,15字,加二字。)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巾,间,灭。韵调是,平,去,入。13字,与上阙同)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游,我,发。韵调是,平,上,入。13字,与上阙同。)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梦,月。韵调是,去,入。10字,与上阙同。)

此例:韵脚用入声字,句脚多用去声,上声字。不与韵脚的入声字同用,此为去入起承。(雄姿英发,发,作动词。早生华发,发,作名词。)下阙第一大句和上阙第一大句有添字变化,后三句完全一样。上阙第一大句和第二大句是对仗关系。大江东去,对应“故垒西边”;工对。千古风流人物,对应“三国周郎赤壁”;同律宽对。第三大句,乱石穿云,对应“惊涛拍岸”;本句自对,工对。第四大句和下阙的第四大句,是文章的词眼,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基本的格律顺序不变。

再例:《忆江南》;南宫调,上平韵,开口音。小令,二十七字,三平韵,单调,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多写水岸旧事,曲廻心声。流畅婉转,丽艳清华。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好,谙。韵调是,上,平。)

日出江花红胜火,(火,韵调是,上。形容颜色,出句,)

春来江水绿如蓝。(蓝,韵调是,平。对以颜色,对句,工对。)

能不忆江南。(南,韵调是,平。词眼。)

此二例只是说明词牌韵调的规律,难免挂一漏万。惟愿有助于诗词习作。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