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玄武湖·鸡鸣端午诗会新诗联句准备就绪1018
发表时间:2022-05-19 19:15
本站讯: 第15届南京市玄武湖·鸡鸣端午诗会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之中,其中的豁蒙楼新诗联句已经准备就绪。 豁蒙楼联句活动始于1929年,由当时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7名教授在豁蒙楼上首创,成为民国诗坛的一段佳话。2007年,南京的诗人聚首古鸡鸣寺,举办首届鸡鸣端午诗会,在继承这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作了豁蒙楼新诗联句。十几年来,豁蒙楼联句已成为南京鸡鸣端午诗会的保留节目,形成品牌效应,也通过这种形式展现了当前南京诗坛的基本阵容。 为筹备今年的第15届玄武湖·鸡鸣端午诗会,南京30位诗人已共同创作了豁蒙楼新诗联句。联句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喜迎二十大,大气入襟怀》,下篇为《城林拥山水,诗眼嵌文都》,联句由诗人周贤望组稿并编辑,学会顾问冯亦同为文学指导。现将30位作者及作品介绍如下: 文学指导:冯亦同 上篇作者:左远庆/ 陈鸣鸣/束向红/张晓阳/张文/西子乔/管兆文/方政/张学庆/兰兰/阎爱琴/赵怀民/李萍/孙拥君/苏南(15人)
豁蒙楼新诗联句上篇: 喜迎二十大,大气入襟怀
左远庆: 有种花像梅花像牡丹被春风爱恋 花形是镰刀和锤子的交辉 这花,每五年就染红一次中国的天
陈鸣鸣: 每一颗驰骋的心都给予夜的光明 众人的塑像,巨石刀砍斧凿后的丰碑
束向红: 扬子江上空,一根根彩练频频飞舞 秦淮河两岸,一串串明珠熠熠生辉
张晓阳: 风中的双塔,梦中扬帆,一双“南京眼” 在大变局中眺望太空,透视古今
张文: 六朝烟水氤氲几千年东来的紫气 一声佛号迎接新时代古城的鸡鸣
西子乔: 鸡鸣一声天下小,有虎踞龙盘,万千人家
管兆文: 三年抗疫,民之多艰,封控的日子, 趴在窗前遥望乌衣巷口的飞燕。
方政: 网格化管理的蜂房,酿造生活的甜蜜 如火的红枫,岂止是在秋光中点燃
张学庆: 一座城墙装订的六朝古梦 经不住春雨精雕细琢 醉成一枚栖霞枫叶点染金陵秋色
兰兰: 从六朝逶迤展开的长卷, 溢出墨香书香诗香,密密匝匝盖满了 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的名章。
阎爱琴: 看一看楼前低岭,窗下溪川 数一数堆石叠水的江南写意 我们用匠心书写当代生活
赵怀民: 流星为我们梳发,朝霞是我们的时装, 扛起一个梦想,向世界远航!
李萍(屏子): 百舸争流、千帆竞渡,沧桑雄浑的国歌声中 金杯银盏举起祝福,热血忠诚 绘制千里江山如画的长卷
孙拥君: 无论飞得多高,走得多远 我们都不能忘记最初出发的地方 那一艘航向梦想的红船
苏南: 纵目阔如许,大气入襟怀。 沉江铁锁,楼船烽火,那些远去的风烟 三山二水,岸树新栽,写就石头城崭新的诗篇。
(组长:兰兰 )
下篇作者:谌宁生/曾立平/吴其盛/徐春燕/孔繁勋/杜立明/刘畅/吴晨骏/陆新民/龚学明/赵雨希/韦晓东/胡剑明/刘藴慧/周贤望(15人)
豁蒙楼新诗联句下篇: 城林拥山水,诗眼嵌文都
谌宁生: 风雨几何,文脉在心,且留下诗眼,给金陵细品。 无问毁誉,长风入怀,是一掷孤勇,借端阳写意。
曾立平: 半湖烟水一扇诗窗氤氲豁蒙楼端阳 仰望先贤联句新芳涌流光溢彩诗行
吴其盛: 石头拥有的绿意 在梅花和雪松构成的页面上 彰显迎风含笑的神韵
徐春燕: 文学之都巍峨的城墙 排排青砖无惧风雨、亮出字迹 那是行吟者用虔诚刻下的列列诗行。
孔繁勋: 你是台城柳弹出的串串音符 跳动在玄武湖碧波闪烁的五线谱上
杜立明: 玄武湖不断删减、修改, 明城墙上爱与恨都完好无损
刘畅: 松懈的纽扣露出语言的马尾 衬衣下摆飘来荡去 领口紧紧咬住今朝的悲喜
吴晨骏: 鸡鸣寺的佛音让我心静 夫子庙的人气让我欢欣 燕雀湖和玄武湖的秀丽让我澄明
陆新民: 更有轻灵的风寻声而至, 擦亮古都所有的假设
龚学明: 我在南京的41个春秋只长成一株翠树 我时探寻古都被阳光照亮中的神秘和美
赵雨希: 只缘月光半途晃个神 未闻浑天仪在山顶低鸣 紫金悄然倒转了星辰
韦晓东: 疫情与端午相遇,端午依然翠绿 那悬于你心头的艾草,那收获生活的粽香 在弥漫与隔离间自我修复
胡剑明: 闲不住的春风春雨,云游青天外 我们十指成林,双掌无声,无声即妙音。
刘蕴慧: 总有一些存在漫无边际 总有一些季节幸运相遇 玄武湖的春天绽放在我的掌心
周贤望: 花烟笼水岸,诗眼嵌文都。 燕子出没,是一个个王朝来来往往的背影 山水城林,依然掩映着南京城不老的青春。
(组长:胡剑明) (张文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