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之“衬字”初探 鲁润130
发表时间:2022-08-23 16:55 词之“衬字”初探 鲁润
近日,诗社选【系裙腰】张先体为作业题。于是我查看了《钦定词谱》,此体格双调六十一字,前段六句四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词例“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钦谱附注:其第四句俱作四字句,各用一衬字,不独后段第五句多一“问”字为衬字也。此词有“算、尚、问”三处“衬字”。何为词之“衬字”?填词如何处理“衬字”?颇费思量,故研探如下: 一、何为词中之“衬字” 清·徐釚《词苑丛谈》云:词有定名即有定格,其字数多寡平仄韵脚较然,中有参差不同者一曰衬字,文义偶不联畅用一二字衬之,密按其音节虚实间。 清·纪昀、陆锡熊等在《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十·提要)》中指出:谓古曲谱多有异同,至一腔有两三字多少者或句法长短不等,盖被教师改换,亦有嘌唱一家多添了字云云,乃知宋词亦不尽协律歌者,不免增减,万树词律所谓曲有衬字词无衬字之说,尚为未究其变也。 《钦定词谱》亦云:唐人知音律,类能添字,此即宋词衬字所自出也。 总上文字,可见所谓“衬字”,即是作词者在旧格式的基础上,因文义、音律需要,所多添加的文字。 二、词之“衬字”之历史沿革 词之起源于音乐,按乐谱形成曲调词调,由词牌而定格,然后按乐调填写歌辞。然既定的曲调词调而形成的旧格,从一开始起,就总是在不断创新中改变。因追求文义、音律的完美,总有人给旧格添字。这种添字少数得到一致认可的可以行成新的曲调词牌,但大多数难以形成一致认可的就暂且保留,起个名词叫“衬字”。 有了“衬字”一说,词的创作就自由宽泛许多。但玉石俱下,有些“衬字”提升旧格的品质,有些“衬字”泛滥粗制,成了不守律、不入流者的护身符。故万树在《词律》中说:“好此类甚多,岂皆衬字乎?岂他句不可衬独此句可衬乎?若谓词可用衬,则词中多少一两字者甚众皆可以衬之说槩之,而不必分各体矣?”“曲有衬字,未闻词有衬字”。 万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其致力于编写《词律》,欲构建一个规范一统的词律系统,他怕“以衬之说槩之而不分各体”。所以,对于相对自由的“衬字”,他稂莠不分,采取全面否定的态度。 及至王奕清等奉康熙命编写《钦定词谱》时,以万树《词律》为基础,纠正错漏,并予以增订,对“衬字”使用精优的予以肯定,合法定位,并作为同调异格来处理。总《钦定词谱》所言及“衬字”91处,所及词格百余例。形成词之“衬字”使用之规范,“衬字”在固定的词格中不再是可以自由裁量的东西,而是固定词律的必须、必然之律。 三、词之“衬字”之诸问 (一)词之“衬字”本质为何 词之“衬字”是词格创新的一种手段,通过添字达到理顺文义、调和音律之本。《钦定词谱》编订以前“衬字”是一种作者行为;《钦定词谱》编订以后,词谱所列“衬字”即为词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依谱填词必遵之。 词谱中所列“衬字”都是前人悉心推敲而改进之处,经词谱编订者核校精选,都是于要紧之处。填词者必须识之遵之方能悟出精致所在。 (二)词之“衬字”有何特点 “衬字”之为一般都是为了理顺文义增强表达效果的,亦有为了转腔、补腔的。大多数在句首,亦有少量在句中、句尾。其最主要特征是改变了原句式和音节,如【后庭花破子】结句,王恽:“春风佳可游”(212句式),而赵孟頫多一衬字作折腰句法:“戴荷叶、归去休”(12、12句式)。故,研学时不仅要观字数变化,而应纵观句式与音节的变化。如:【系裙腰】“问何日藕”,13句式,切不可填成22句式。因为词律不仅是要合平仄,而要合句读、按节奏、识句式。 “衬字”于词中可虚可实,全在于上下文的连贯,需实则实、需虚则虚,无定式。一般句首的衬字较实、句中和句尾的衬字较虚。句首的作用与领字相似,但可使用的字词比领字宽泛得多。如【寿阳曲】张可久:“载酒(衬字)人何处,倚阑(衬字)花又开”,一、二句各添二衬字,实得很。 (三)词之“衬字”与曲之“衬字”有何异同 词之“衬字”与曲之“衬字”的内涵外延都有不同。词之“衬字”是词格改进与创新的一种手段,而曲之“衬字”更多的是一种表现形式;词之“衬字”入词谱后是词的正文内容,而曲之“衬字”除继承词之“衬字”之补腔补调之外,更多的在曲调正文之外起补充作用;词之“衬字”字数较少,一般每处一、二字,最多不超过三字,而曲之“衬字”可长可短,最短一个字,最长数十字;词之“衬字”相对较实,曲之“衬字”相对较虚。 (四)词之“衬字”与“领字”的异同 领字是指用在词句之首起引领作用的字词或有领字的词句。又名虚字、领句、领调、领格字、豆字等。它在词调句式中,有的以一字或两字领起下文,贯通词意。表示上下文的语法关系,不但使句意贯通,还使句式变得更为灵活,富有生气。文学语言方面讲领字具有提携下文或者承上启下的功能和使意境更进一层,增强词的节奏感。在词中,用大量有实义的动词担当领字,可以表现情感和时间的转折,使词声情并茂。 而“衬字”的功效具有广泛性,他是根据各个词格“衬字”的具体情况而定的,如【系裙腰】张先体中的三个“衬字”,作者之所以添加,明显就是在旧格的基础上欲加起引领作用的字词,韩淲【恋绣衾】“把(衬字)珊瑚枕,侧过又移”等“衬字”就是作领字用的,所以这种类型的“衬字”就是“领字”。而另外,如【唐多令】吴文英体“纵芭蕉、不雨也飕飕”,“也”是“衬字”其只做连词之用;【梧叶儿】张可久体“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 ”中“乘兴、新烹”作为“衬字”是为了增加句字长度的,与领字不相及;【后庭花破子】赵孟頫以“戴”字为衬字,作折腰句法“戴荷叶、归去休”,只为添字作折腰体,亦与“领字”差别大去了。 “领字” 贯通词意的功能强大,所以,词之“衬字”大多是奔此而来,故“衬字”大多数就是“领字”。但“衬字”不都是作领字用的,故“衬字”比“领字”外延上更为广泛。 (五)词是否可以不遵守“衬字”的要求 现今填词已经无法依曲调填词了,只能依谱填词,对词谱中规定的字数、句读、平仄、句式、音节等要素,应细研而守之。在没搞清其所以然的情况下,切莫乱行。 古人应用“衬字”,是基于旧格曲调基础上的改进,在当今古调轶失、旧律难辨的情况下,切不可随意增损之。当然在掌握词理的情况下,对旧谱不合理处可以依理适当改创。这就要看各人词养的厚度了! 四、词之“衬字”之题外话 我创作时,发现对词中“衬字”之概念、用法有诸多疑问,故上查网上资料,无奈所获无几,或似是而非、或理念不清、或望文生义、或各持己见。于是,下决心把万树的《词律》和《钦定词谱》全文拿来看,数数《词律》有8处谈“衬字”、《钦定词谱》有91处谈“衬字”,再比较一下词谱中的“衬字”与旧格的关系,才略窥其一斑,尚有《词苑丛谈》《碧鸡漫志》等词论著作关于“衬字”的内容未来得及细读。所以,感叹词学之浩瀚、我辈学识之浅陋。词学是星辰大海,不实学无以为知,不苦读无以窥豹。于是感慨“路漫漫其修远兮”,而生“吾上下而求索”之愿景也。 以上个见,敬请读者教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