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诗词学会

浅谈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二)  赵干

565
发表时间:2022-10-29 19:09作者:浅谈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学习二十大精神心得(二)  赵干

   浅谈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学习二十大精神心得(二)   赵干

[副本]未命名 (2).jpg


二十大报告指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对中国过去现代化经验教训的总结,又为中国今后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还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现代化的经验。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一)现代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系统的概念。简单地说,现代化是一个"集大成"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心灵、技巧、管理妙、环境好"的 多层的集成过程,随着现代化的发生,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随之发生变化。核心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和人的现代化。同时,现代化又是一个严整的体系:思想现代化是其灵魂,管理现代化和技术现代化是其双轮和两翼,而政经现代化则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现代化可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模式,它们具有共同的基础,即工业化。

(二)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分为二大阶段:第一阶段从1860年到1949年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约90年;笫二阶段从1949到至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即通常称的“四个现代化”。这两大阶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独具特色的中国现代化史。

以前的早期现代化是一个屡遭挫折的失败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复合性、非自主性、非统一性的″四个特点“。近100年中,从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从晚清政府到辛亥革命,从民国肇建到民国革命,不同的政治力量都提出过不同的救国主张,企图使中国实现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达到抵御外侮、富国強兵,建成工业国的目的,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到1949年为止,中国仍然是一个极端落后的农业国。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政府腐败、军阀混战、外敌入侵、内战不断所导致。这说明,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现代化,同时也说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推进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具有主动性、自觉性、独立性、统一性的特点。基本态势虽经波折,但终获成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有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有共产党的领导,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保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有三个时期:(1)1949年到1966年,奠基时期,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建立了初步的工业化基础,但有体制僵化的缺陷;(2)1966年到1978年,停滞时期,由于文革原因,没有多大进展;(3)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现代化迅猛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创造了中国现代化的奇迹。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其内涵是:(1)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2)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3)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4)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5)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参考资料

1 、党的二十大政治报告;

2 、网络上马敏的文章。


(梅园诗社党小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