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词家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2023年6月17日在中华诗词学会五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摘要)周文彰14472
发表时间:2023-07-20 21:07 诗人词家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2023年6月17日在中华诗词学会五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摘要)周文彰 一、充分认识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重要号召。 什么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我们正在期待权威的阐释。我初步理解: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是反映时代特色的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的文化、合乎时代要求的文化、引领时代进步的文化。这一任务落实到我们诗词界,就是要创作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诗词精品,即创作反映时代特色的诗词精品、弘扬时代精神的诗词精品、合乎时代要求的诗词精品、推动时代进步的诗词精品。如何创作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诗词精品,从而积极参与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呢? 第一,要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第二,要树立“坚持与时代同步伐”的诗词价值观。诗人和诗词要“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文艺界、社科界联组会议时重要的讲话),让诗词成为时代的号角。 第三,要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创作反映新时代的诗词精品。守正创新,是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更加注重诗词质量。可以说,由于诗词创作队伍庞大,诗词创作数量巨大,因此,繁荣发展中华诗词,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人,都不需要在创作数量上下功夫,而是要在创作质量上下功夫。要有“好诗不厌百回改”“一诗千改始心安”的态度和追求,多创作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诗词精品。 第四、要推动诗词组织向新时代转型。这就要研究思考,创作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诗词需要什么样的诗词组织。这是需要大家讨论的重大问题。比如,应当是具有正确诗词价值观的诗词组织(即正确评判诗词的文本价值,十分重视诗词的社会价值),应当是风清气正的诗词组织(如不计较个人名利、不搞文人相轻、不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不以诗谋私也不以私谋诗),应当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词组织(打破论资排辈、善于发现培养使用年轻诗词人才、合理的班子年龄结构等),等等。组织要成为合乎新时代要求的诗词组织,会长们要做好各方面的表率;个人要做一个合乎新时代要求的诗词工作者和诗词学习者、创作者、传播者。 第五,要以学习贯彻为动力,持续推进《“十四五”时期中华诗词发展规划》逐项落到实处。中华诗词发展规划,不是中华诗词学会工作规划,而是指导和协调单位会员及其各级诗词组织开展诗词工作的规划,这个规划需要我们一起在各自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共同努力、通过各自的工作去逐步实施。 二、认真学习研究毛泽东的诗词观,运用于我们的诗词创作和诗词鉴赏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中华诗词》2023年第6期发表了梅岱同志撰写的《毛泽东的诗词观》,为我们学习、研究和运用毛泽东的诗词观提供了更加系统深入的参考文献。 毛泽东诗论有两个特别之处:第一,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评诗和论诗。第二,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因而有着更强的说服力。毛泽东的诗词观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格律诗“要发展,要改革”,“不断地推陈出新”。在毛泽东看来,格律诗的“格”与“律”不能任意打破,它们是历史的产物,是约定俗成的,不能任意打破,否则就成了顺口溜。他还说:不论平仄,不讲叶韵,还算什么格律诗词?掌握了格律,就觉得有自由了。而且,毛泽东不赞成把格律诗叫“旧诗”,认为把诗分成新、旧,是不科学的。把从外国引进的诗,像莎士比亚的十四行,叫‘新诗’,都是死人的,何‘新’之有?……把格律诗叫‘旧诗’,含有贬义。就我个人兴趣说,我则偏爱格律诗”。但格律诗要发展,要改革。他肯定鲁迅杂文入诗。他提倡诗词语言大众化,他提倡写重大题材,等等。 (二)诗词“要写重大题材”。什么是重大题材?就是革命题材、人民生活。毛泽东强调写重大题材是“诗歌的革命任务”。毛泽东诗词始终聚焦中国革命和建设,几乎全部是重大题材。梅岱评论道:作为文学艺术的诗词,能不能投入社会生活的大潮流,能不能登上民族艺术的大舞台,能不能融入时代进步的主旋律,决定了其地位和价值。 (三)诗人要做人民的代言人。这是毛泽东诗词观中最具根本性的思想。早在1939年,他就指出:“包括诗歌在内,我觉得都应是适合大众需要的才是好的。现在的东西中,有许多有一种毛病,不反映民众生活,因此也为民众所不懂。”他以人民为标准评价李白、杜甫、鲁迅。他说李白“为中国人民写了许多珍贵的艺术诗篇。”他说杜甫:“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人民诗人。”他这么看重鲁迅?就是要为中国文艺工作者树立一个榜样:做人民大众的牛,为人民大众写诗。“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诗词不是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贵族文化,是属于人民的大众文化,理所应当为人民放歌抒情。 (四)“诗言志”。1945年毛泽东的《沁园春 · 雪》轰动重庆山城,诗人徐迟请教如何写诗,毛泽东在徐的小本子上写下“诗言志”三个字。“诗言志”出自《尚书·尧典》,被学者认为是中国诗论“开山的纲领”。毛泽东的诗论中,“志”和“气”是统一的、分不开的,有“志”而不能达,则“气”生。他借司马迁话说,《诗》三百篇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然后他引申开来解释道,“发愤之所为作,心里没有气,他写诗?”毛泽东说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其“穷愁潦倒,忧愤满腹”之作,陆游写《卜算子·咏梅》,是因其“陷于孤立”“苍凉寂寞”等。这“志”在毛泽东那里,既包括抑郁不平之气,也包括慷慨豪迈之气、欢喜愉悦之情,即所谓诗词“兴观群怨”的功能。 (五)“诗的语言,要以现代大众语为主”。毛泽东对杜甫的诗“口语化”“大众化”极为赞赏。“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两句,“这是民间流传的两句极为普通的话,杜甫看出了它的作用,收集起来写在诗中”。毛泽东也曾赞扬白居易“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写出精彩的文艺作品”。毛泽东说:“诗的语言,当然要以现代大众语为主,加上外来语,和古典诗歌中现在还有活力的用语。” (六)“诗贵意境高尚,尤在意境的动态变化”。毛泽东说:“神奇的想象,奇妙的构思,大胆的夸张,严谨的平仄格式和对仗,是唐诗的特点,也是诗的意境之所在。”又说:“诗贵意境高尚,尤贵意境的动态变化。”毛泽东在给陈毅的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是毛泽东一贯的文艺思想。他说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七)“诗有达诂”“诗不宜注”。毛泽东指出:“有人说‘诗无达诂’,这是不对的。诗有达诂。”“诗有达诂”,是说诗是严肃的东西,应该有准确的意思,不可随心所欲地解释。毛泽东对一些人误读曲解其诗词,亲笔作批注以说明真情实意。他还说过:“当今有人写的旧体诗之所以不好,就在于需要注解,诗不宜多注解,不能依靠注解。”当然,在诗词鉴赏中,“诗无达诂”可能是一个更为普遍的现象。所以,他又说:“在对某一首诗的理解和解释,不必要求统一,事实上也不可能统一。” (八)“为诗不易”“诗贵改”。柳亚子赞美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说:“过誉了嘛!我写的词也是改了又改,远做不到七步成诗哩!”毛泽东曾说,诗贵改,不但自己改,还请人家改。一时改不了,放一段时间再改。毛泽东向“诗友”征求诗词修改意见,用词之恳切令人感慨,如“请予痛改”“请费心斟酌,赐教为盼”等。 (九)关于新诗。毛泽东主席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对于新诗存在的问题,他多次作过剖析,直指新诗的弊处。“现在的新诗,太散漫”“不成形”“不引人注意”。“新诗于民族情感不甚合腔,且形式无定,不易记,不易诵”。1957年1月14日,毛泽东同臧克家、袁水拍谈诗时说:“关于诗,有三条:(一)精炼,(二)有韵,(三)一定的整齐。梅岱评论说,毛泽东谈话到现在早已超过五十年了,遗憾的是,他提出的新诗改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构想和期待的新诗形式即“新体诗歌”仍未形成整体气候,有些新诗离形式感越来越远。但愿会有更多的当代诗人特别是年轻的诗人们,能够从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和主张中受到启发和借鉴,并将其付诸实践。 深入学习研究毛泽东诗词,挖掘研究毛泽东诗词观的内涵和意义,对于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贯彻落实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创作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诗词精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