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诗词学会
文章内容

关于党的纪律形成发展和逐步完善的历程回顾  梅园诗社赵干

548
发表时间:2024-07-23 20:22作者:梅园诗社赵干

关于党的纪律形成发展逐步完善的历程回顾   梅园诗社赵干

未命名 (5).jpg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突出强调党的纪律。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党的纪律逐步形成发展并不断完善健全,纪律建设日益发展并不断深入,成为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强保障。今天让我们沿着历史脉络重温纪律建设历程,作为深入学习党纪的参考。


、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

1,党的一大通过党的纲领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5条,900多字,虽无纪律专章但有10条涉及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等基础性要求。明确规定,“一切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均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任何出版物,无论是中央的或地方的,均不得刊登违背党的原则、政策和决议的文章”。初步制定了党的纪律,确立了清廉政治的思想基础。

2,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专置“纪律”一章。提出了9条纪律涉及组织、宣传、党员从业等。

3,192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坚决清除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是我党反对贪污腐败的第一个文件。

4,1927年5月9,党的五大党章详细规定了党组织和党员违纪处分的形式和程序,对违纪党组织要给予警告、改组、解散组织等处罚,对违纪党员给予警告、取消工作、留党察看及开除党籍等处罚;五大建立了党史上第一个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目的就是要“巩固党的一致及权威”。

5,党的六大进一步强调要“严格的遵守党纪为所有党员及各级党部之最高责任”。将执行纪律的方法分为对团体和个人两种情况,对违反纪律的处理程序作出更明确规定。为强化基层组织机构职责和财务审查监督,六大决定成立党的审查委员会。


二、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

1,1932年。中央维埃政府发出了通令强调要坚决的同那些危害财政的人作斗争。拉开了中央苏区反浪费反贪污斗争的帷幕。

2,1933年12月,找党历史上第一个反腐法令——《关于惩治腐败浪费行为》发布。

3,1937年8月洛川会议,提出了“实行地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政政府。

4,在延安,经过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走向完全成熟。党的七大在党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在党的纪律建设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七大党章把党的纪律作为党的组织基础写进总纲,“中国共产党是按民主的集中制组织起来的,是以自觉要履行的纪律联结起来的统一的战斗组织”“在党内不容许有离开党的纲领和党章的行为,不能容许有破坏党纪、向党闹独立性、小组织活动及阳奉阴违的两面行为。 党章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纪律建设方针,还规定要设立“在党委指导下工作”的监察机关。


三、解放战争时期

1,1948年1月7日,在解放战争转入进攻阶段后,毛泽东同志在陕北杨家沟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要求“ 全党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改正对上级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不良习惯”。

2,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提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的科学论断强调“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并以命令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全军的统一纪律。

3,解放战争时期,针对“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的状况,毛泽东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维护纪律权威,确保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全党的团结统一。有了这些明确的纪律规定,党中央的指导能够得到全面贯彻,人民革命战争快速推进。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4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同志在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时,根据毛泽东提议,会议作出六条重要规定:一不祝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并列。


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新中国成立后,原天津地委第一书记刘青山,书记张子善在任期间。严重贪污盗窃国家资产。1952年2月被判处死刑,号称“第一大案”。

2,1952年4月,中央人民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腐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反腐败国家立法。

3,1956年,党的八大党章把民主集中制表述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强调任何党的组织都必须严格遵守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任何党员和党的组织都必须受到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党章还对党的执纪机构做出新规定,纪律检查机关双重领导体制得到确认。


五、改革开放和新时期。

1,党的纪律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九大通过的党章取消了纪律的规定,党的各级组织,几乎全部瘫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传统,健全了党规党纪,恢复重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2,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党组织和党员明确了规矩,使党内政治生活重新走上了正轨。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党的纪律和纪律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对新时期纪律建设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具有奠基性意义。

3,十二大党章恢复了党的纪律专章,对党员提出严格纪律要求,不仅规定党员必须接受党的纪律约束,而且规定了党员违纪行为的处分办法。

41997年2月27日,党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共172条,将违纪种类分为七大类。条例内容包括指导思想、任务和实施范围,实施党纪处分的原则,违犯纪律和纪律处分的种类,纪律处分运用规则,对违法犯罪党员的党纪处分等。党纪党规更加完善。

5,1997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若干准则》(试行)

6,2003年12月31日,党中央正式颁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摘掉了“试行”的帽子。《条例》共178条,将违纪种类分为九大类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体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重教育、重挽救的原则条例的颁布为加强纪律建设提供了党内制度和法规依据,在党的纪律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7,十九大党章规定,“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首先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重点是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这些规定在强调党的六大纪律的总体内涵的同时,把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提到突出位置加以重点强调。

8,2015年10月18日印发的修订后的《条例》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从原来的3编、15章、178条、24000余字缩减为3编、11章、133条、17000余字。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纪法分开;把党章、党中央的纪律要求以及其他党内法规的纪律规定,整合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六项纪律;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调政治纪律在六项纪律中是管总的、打头的,是最重要的纪律;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要求转化为纪律规范,体现作风建设最新成果,使党的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和全体党员的行为底线。

9,2018年8月26日新修订的《条例》共142条与原《条例》相比新增11条,修改65条,整合了2条。修订后政治性更强,内容更科学,逻辑更严谨,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更强

10, 2023年版《条例》(11章158条),2024年1 1日起施行 2023年版《条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第三次修订。从总则来看,《条例》积极贯彻落实党的重要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性。将“伟大建党精神”“坚持自我革命”“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等转化为纪律要求明确指出要长期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并且把其作为党的纪律处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从分则来看,《条例》的内容与时俱进,符合监督执纪的现实需要。 这表明我们党对于《条例》内容的高度负责以及认真严谨的态度,体现了《条例》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

《条例》为党员干部列出了一份“负面清单”,为党员干部的言行划出了红线,规定了底线,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护党员干部,关爱党员干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自律意识,严格约束操守。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纪律至上。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一个重要法宝是靠纪律管党。纪律是党的生命,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11,在这期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先后修订、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纪律建设的制度法规越来越健全。

另外2003年,中国代表团在国际反腐会议上,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2007九9月13日,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

2010年12月29日,我国反腐白皮书《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发布。

2018年3月23日,国家监委这一创制意义的中国特色反腐败工作机构正式运行国家预防腐败局并入国家监委,反腐败工作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正如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19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会上强调,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