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者当戒——以主题诗词征稿为例 刘津147
发表时间:2025-02-14 18:50 诗者当戒——以主题诗词征稿为例 刘津
主题诗词,即诗词创作的主要题材,如果我没定义错的话,今年诸多媒体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主题面向社会征集的诗词,就属于这个范畴。在征集期间,笔者所关注的几个群,诸多诗友在中国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和辉煌成就都有关切和书写,充分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奋楫笃行,为实现中国梦而砥砺奋斗的精神风貌,并用热切的情感、鲜活的题材和生动的笔触讲述中国故事。在此无须多言,兹就征稿所戒之事作以简述。 一、戒大而无当 我就不举具体例子了,有一首歌颂伟大祖国成就的作品,从建国初的贫穷写起,一直写到如今的扶贫工程,类似于罗列现象的成绩单。看似洋洋大观,实则空洞无味。最终失了特点。问题出在哪呢?关键是没有选好角度,泛泛而谈。那该如何避免呢?我们可以联想,在这不平凡的七十五年中,新中国都发生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人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都取得哪些新成就、新进展,我们是通过什么感受到的,感触最深的是什么?选好切入点,精心布局,力求用小视角反映大事件、大视野和大情怀,以点带面,写深写透,如熊东邀的《天宫一号升空》:“驭电驱雷一箭风,环球昂首看飞龙。五千年史添新页,大写中华到太空。”从一个侧面写航天工程,充分反映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成就,也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及科技工作者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谁能不说豪气干云,振奋人心呢。 二、戒味同嚼醋 从中国诗歌发展史看,历代能独领风骚的诗人,如屈原、李白、杜甫等,无不将当代人的情感、思想、趣味大胆写入诗篇的,而且字外有声。诗外有意。从征稿看,这方面较弱。尽管在格律上无瑕疵,对仗工,语言精美,起承转合也无可挑剔,但味同嚼醋,缺少回味,更难说有筋骨了,如网络上说的“格律溜”,如果形成这样的习惯,还自我满足,恐怕就难以出好诗,出精品了。要改变这种现象,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要登高望远,拓宽视野,不局限于眼前的事物和表象,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表面写的是山,实则告诉我们一个重要道理,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会导致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不同。读之自然有余音缭绕之感。 三、戒无真情 有的作品有事实,但感觉不到作者的情感在里面。记得四川地震时,郑伯农写过一首小令《浣溪沙·烈火中的凤凰邹雯》,“序云:12岁的藏族女孩邹雯是映秀小学五年级学生。地震时,她已经跑到楼梯口,看到屋里还有行动迟缓的同学,又反过来拉人一起跑,不幸被砸死,父亲见到女儿遗体痛苦道:女儿,你为啥子不自私一下哦------词曰:问女缘何不自私,临危救友献身躯。一十二岁正花期。映秀镇中声寂寂,汶川县里草萋萋。小城有女耀川西。”不仅以真实的事迹和细节表达了对这位少年英雄的礼赞,也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和格调。倘若不遵从本心,甚至虚情假意,给读者的感觉,便是不真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好作品需要有它的情感来支撑,有情感的作品才能感动人。若连自我都不能感动,又如何感动别人呢。 四、戒差错 为完成主题征稿,某社团组织了一次参观活动,所去之处明明是“纪念馆”,有的诗友却写成了“展览馆”,只是凭印象,觉得大差不差即可。所提交的作品有的没标点,有的将间隔号弄成逗号或顿号,在名字前面加斜杠等等,可谓五花八门。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在智能手机和电脑的符号栏目里都有选项。在以电脑作为主要书写工具的今天,错别字现象在减少,如果出现就是“低级错误”,给人带来不好的观感。须知诗的语言和射箭是一个道理,需要准确。射得准确,才能中的。因此,戒差错,并不是一件小事,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里面啊。 五、戒信息不对称 什么叫“信息不对称”?就是作者明白,读者不明白。记得一个作者与另一个作者在群里对一句诗进行交流,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一直存有障碍,争论得十分激烈,最终没能达成一致。这一点,特别需要引起注意,尤其是进行重大主题创作,选取的历史事实在那摆着,不是你想怎样解释就怎样解释。你怎样解释,那是你的权利;但是你的作品应该把事实和你的意思精确地传递给读者。如果谁都看不懂你想表达的意思,那就值得深思了。你必须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 综上所戒既为诗友之戒,亦为我学诗自观自审之戒。《诗经·采薇》:“岂不日戒,猃狁孔棘”,说的是战事紧急,要天天戒备。我们写诗可急不得,也没有必要天天绷着一根弦,但要有足够的时间来打磨,择其诗史上足堪典范之经典,字斟句酌,情模心拟,日久天长定会使主题诗词创作登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简介:刘津,南京诗词学会理事,鼓楼诗词学会暨钟山诗词研究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