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诗词学会召开中国特色新诗体研讨会70
发表时间:2020-11-28 22:30 南京诗词学会召开中国特色 新诗体研讨会 2020年11月28日上午,市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特色新诗体研讨暨王同书先生追思会在南京诗词学会会议室召开。省市区诗词学会有关领导、诗词界知名诗人和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财经大学专家学者20多人出席研讨会,大家共同回顾了江苏南京中国特色新诗体探索过程及所取得的成果,探讨新诗体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及所需破解的难题,深情追思王同书先生为新诗体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和奉献精神。 大家一致认为,新诗体的研究和实践是新时代中国诗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形势下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课题。江苏省在新诗体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全省专门成立了“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课题组,集中省市一批学者专家从事专题研究,每年召开新诗体研讨交流会议,连续出版体现最新研究成果的《诗家》刊物,热情推介宣传新诗体创作的作者和作品,从而使中国特色新诗体研究和创作日渐深入,蔚然成风。许多专家指出,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诗赋底蕴深厚,不仅是传统诗词的创作热土,也是新诗体的实践高地。 研讨会上,大家充分肯定王同书先生对推动新诗体创建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和无私奉献。王同书先生生前是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任南京诗词学会顾问和省诗协《江海诗刊》常务副主编,致力于诗词事业数十年,著书和编书分别超过百部,2020年7月29日因病与世长辞。与会的每位同志深情回忆与王同书先生因诗词而交往的过程,从点点滴滴的感人细节述说王老的思想品格、事业追求、治学态度和勤奋精神。大家认为,王同书先生视诗词事业为第一生命, 数十年如一日, 废寝忘食, 笔耕不辍, 为弘扬传统诗词文化和新诗体的创建发展鼓与呼,即使在病重病危时刻, 也念念在兹于诗词事业, 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一息尚存, 创作不停, 诚可谓“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会上,许多同志用诗词联形式表达对王老的敬重和缅怀。大家表示要学习王同书先生的执着于事业的拼搏精神、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笔耕不辍的勤奋精神和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 在“诗化南京”的实践中为新时代诗词文化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南京诗词学会) 上一篇赵望晓仙林采风词四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