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诗词学会

雄阔、自信、实在、晓畅、不拘  ——毛泽东主席诗词给我的启示  刘卓洲

116
发表时间:2022-05-17 19:53作者:刘卓洲

[副本]未命名.jpg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主席的这首作于1949年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言律诗,抒写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解放南京,天地翻覆,庆贺胜利的革命豪情,同时又阐发了“不可沽名”“勇追穷寇”的深刻道理。今天重温,进而联想到主席的其它诗歌,感觉亲切,温暖,也有慨叹。

这诗小时就特别熟悉,因与江苏、与南京有关,又豪迈,雄阔,有气势,多力度;再加上一些其它因素(当时民间贴门联、呼口号也喜用主席诗句,而诗中两联对仗句又特别适宜),更加深了记忆。我喜欢主席诗句。

不过,我对主席诗词的认知,有一个过程,由浅而深。幼时死记:文革时期,春联、标语选用主席诗句,而我喜欢阅读,耳濡目染,遂能成诵;成年向往:上了高中,踏上社会,有了积累,能体悟诗中画面之美,意境之美,文辞之美,进而向往诗中“战斗生活”,最好“身临其境”(弱冠前后特别想参军);壮盛感悟:上了大学,随着阅读量增加,生活体验,重温背过的主席诗词,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我接触旧体诗是从阅读主席的格律诗开始的),进而产生创作冲动:耆老反思:退休后,加入了区诗协,多了些创作实践,闲时再回过来咀嚼主席诗句,又有了新的感受,真正体悟到了主席诗歌的博大精深。

总的来说,主席诗词(旧体诗),在人生道路上给我深远影响,启示亦多。这里仅说两点。


一、诗格方面。

主席的诗(旧体诗)很美。但不是柔美,而是壮美(诗风)。壮美,其体现是超迈,豁达,洒脱,有气魄,有胆略,有眼光,胸襟开阔,气势恢宏,无所畏惧。李白是伟大诗人,诗歌也豪迈,开阔,潇洒,不拘,但多少带有理想成分,有时候似乎有点天真,幼稚,不切实际(还是缺少“革命实践”,如《永王东巡歌》中“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诗句并参照当时现实即可见一斑;当然,时代不同,我们没必要去苛求古人)。主席的豪迈(壮美)则不同,他是领袖,是战略家,是积极的实践者,因而有境界,高瞻远瞩,思想成熟。诗歌创作实在,合逻辑,易接受,有号召力,虽然不乏浪漫成分。我常想,作为普通人,主席的诗歌学不来,因为我们缺少那样的胸襟与豪气,那样的气度与气质,那样的眼光与眼界,那样的能力与胆略,更是缺少那样的实践与体验。试举例: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击水”就是游泳,但比“游泳”更有力度。水中击流而上,那激起的浪花几乎要遏住疾驰而来的飞舟。这是夸张,但很形象,写出了青年诗人的豪情壮志、奋发郁勃。主席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由此可见青年时期的英雄豪气。还如诗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句子,非常有气魄。“万户侯”人人艳羡,不惜为之“奋斗一生”,像“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飞将军李广,拼搏一辈子,赫赫有名,威震匈奴,却不得封候,最终抑郁而死(自杀);而主席是藐视,很有气度,常人做不到。我想,要实现理想,必得有胸襟,有豪气,有魄力,没有气度与胆略、眼光与睿智,终究不能成就事业(看看历史即可知道)。

像这样雄健、开阔、高昂、豪气、有骨力的句子,主席诗中比比皆是:

①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35岁)

②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36岁)

③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36岁)

④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年7月,37岁)

⑤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37岁)

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1935年10月,42岁)

⑦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63岁)

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七律·送瘟神》1958年7月1日,65岁)

……

自然,成就未来,除了胸襟与气度,还要信心与决心(成就事业的因素很多,比如能力,比如形势,比如环境,比如民心,这里从略)。自信与气魄、胆略相关联。人没有自信(不是他信)肯定不能成就未来。主席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精神,人不会有出息。个人如此,集体也是如此。作为政党领袖,在革命斗争中,必得信念坚定,百折不挠。这在诗中有很好体现。人的高尚之处就在于遭受挫折、前途似乎渺茫的情况下能透过迷雾,奋勇向前,一如既往。这很了不起。例如,1927年,面对大革命失败,主席写了《菩萨蛮·黃鹤楼》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从中可见斗志昂扬,毫不畏惧。

再如(限于篇幅,不作展开):

①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35岁)

②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鱼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1年春,38岁)

③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1931年夏,38岁)

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42岁)

⑤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66岁)

⑥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七律·冬云》1962年12月26日,69岁)

⑦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1961年12月,68岁)

……

在困苦岁月,或和平年代,主席的诗风总是那样激昂慷慨,充满自心(其实主席诗风是多面的,这里就总体而言):多筋骨,多力道,铿锵有声,又有气势,有胸襟,大开大合;看不到缠缠绵绵,哭哭啼啼,或吟风弄月,老气横秋。我读着读着,常常受到强烈感染,有时会不自觉地想到三国演义,想起电视剧中的主题歌和片尾曲: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二、诗体方面。

这方面同样有很好的启示。

初入诗坛,碰到些问题,有些纠结。比如写“实”问题。网络有些获奖或发表的旧体诗,和协,圆熟,老到,中规中矩,但喜用古题材,古意境(有些还真分不清今古),与现实似有脱节,难以引起共鸣。比如说秋天,就是冷风,就是寒露,就是霜降,就是大雁。这在古代可能是,尤其北方。我是江南人,仲秋前后,天气才正式入秋。小时候,偶尔能看到南飞大雁,现在似乎更少了(蜂蝶也少多了)。气候的变暖,环境的变迁,也许有些候鸟已不成为候鸟了,更不要说“衡阳雁去无留意”了。还有情思(相思)。古人限于思想、环境或地域,很普遍,而当今,一个电话就能解决,乘车或朝发夕至。今人的情思也应有时代内涵(寄托另当别论)。酒、花亦然(如花木发展至今不知有多少新品种问世,不只是梅兰竹菊)。还有些“古诗”(我称它为“古诗”了),多用典,多用古词汇,看了吃力,这样也更缩小了读者群。

主席旧体诗不是这样。他老人家读了很多古书,包括古诗,但往往直抒胸臆,实事实景:这是生活中真正存现的事物,无须绕弯兜圈;文句也明白晓畅,通俗如话,很少用典。这并不影响表情达意。诗歌本来就是给人看的,不是卖弄才学。上面所例亦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不妨再举些例子:

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沁园春·长沙》)

②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西江月·秋收起义》)

③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④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十六字令三首》)

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⑦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⑧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格律诗同其它文学体裁一样,反映社会生活,有时代特色,真正地写出思想,写出灵魂,写出个性。要让人看得懂,看得清楚,看得舒心。典也要用得明白,最好不露痕迹;或者尽量不用或少用。这样做一样能写出好诗。旧体诗不应是“贵族文学”,古诗同样要“革命”,要继承,更要发展。主席在这方面给我们作出了示范。

还有一点,主席诗歌中规中矩,但又不死守框框,因词害意。有时为准确表达意思,会突破格律,不为平仄和韵律所拘。最典型的是1957年创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全词不是同韵到底,而是先“有”韵,后换“虞”韵。当然,这不是我要讨论的问题(自有专家定论),我只是说,主席写诗灵活,不死板。记得在1965年,他曾说过:旧体诗词源远流长……(它)要发展,要改造,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哀而不伤、温柔敦厚嘛!

我们平时写诗,往往会过分计较平仄和韵律,不够通透。

当今,为什么会有许多人喜欢主席诗句,著名词人柳亚子有评价: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诗。陈毅元帅也有高度赞颂:妙语拈來著眼高,诗词大国推盟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过百年奋斗,如今,我们的祖国已经跨入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适逢盛世佳节,重温主席诗句,结合自身实际,启示多多。

总之,主席是写诗高手,他的诗,给我的感觉是:

高昂雄阔,充满自信,写真求实,明白晓畅,不拘一格。